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

「食物的個性」即生命力的呈現


垂下的水稻,彷彿哄著懷裡孩子的媽媽

A:這筊白筍很甜耶,好吃!

這句話是否很熟悉?
只要把筊白筍換成其他菜、瓜果、根莖類......等等

在我的食用經驗裡
田裡的筊白筍除了甜,還有著屬於筊白筍的味道,或者說香氣
地瓜葉有著濃郁的香氣
高麗菜不只是甜,還有非常細微的辛辣味
白蘿蔔有著厚實,多樣的滋味,甜只是其一並非全部
胡蘿蔔蘊含清甜及清新的香氣,生吃如同水果
地瓜是甜的,同時混和無法形容的多樣味道
......
......
我喜歡把這味道及香氣的總和稱為:「食物的個性」
即生命力的呈現

施用肥料確實能夠增加食物的甜度,調整食味性
前幾天聽一位農友分享:「......,加XXX肥料能讓米的甜度增加,......」
我了解到的自然農法並不強調甜
而是回歸「食物真實的味道」以及「在地味道」

不用農藥、肥料
作物發揮生命力自然生長,呈現真實味道
持續的自家採種
將在地的氣候、土壤條件的資訊延續給下一代
持續栽種
因各地氣候與土壤條件不同,而形成專屬的在地味道

除了甜與好吃,我更在乎的是食物的生命力(即個性)
亦如此栽種著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你回覆,我感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