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濾起的豆渣(畫?) | 
接著,遇見醬油的最後步驟-熬煮。
煮前需經過三段過濾
1.濾網濾豆豉粕
2.一層細布濾渣
3.兩層細部濾渣
而過濾出的豆豉粕加水煮,為了取豆麴內吸附的醬油(稱:二油)
(老師改進的步驟,充份收取寶貴的醬油)
煮後的醬汁一樣需經三段過濾,再和甕內的醬汁一同熬煮。
熬煮時會有三段變化
1.首次變化,出現綠色的渣,濾掉(主要為菌毛)
2.二次變化,出現醬汁顏色般的渣,濾掉留著,明年入甕
3.三次變化,結晶(水分已近無)
接著加料調味
一般會加入糖、麥芽糖及甘草片,不加亦可-原味
黑糖:增加甜度及色澤(可以米麴取代
麥芽糖:增加黏稠度(可以糯米糕取代)
甘草片:甜味及香味。
最後再熬煮至結晶,醬油完成。
附註:
※二、三次以細布過濾時,要將布上的醬汁弄下,不要擰,會將渣擠出,就和我一樣煮好後要四濾,耗損更多醬油...
※在加料調味方面,鑒於糖多吃對身體不佳,市售麥芽糖多有添加、不純,我實驗做原味-不加料,和有加料的相比,發現原味很鹹,聞&嘗起來鹽味大大蓋過豆味,不過依然有豆味、香味,我想原味較適合料理入味而非沾食。
看圖說故事:
| 準備傢伙,尋寶去~ | 
| 首次過濾用濾網 | 
| 首次過濾 | 
| 二濾(比較濁) | 
| 三濾(比較清。有倒影,那隻是在飛唷,不是在醬汁內...) | 
| 爐灶(改造後) | 
| 爐灶(改造前) | 
| 濾起的豆豉粕,準備煮二油 | 
| 煮二油 | 
| 二油首濾(一樣過濾三次) | 
| 過濾出的豆豉粕,曬乾後保存,可如豆豉般入菜 | 
| 清潔濾布 | 
| 開始熬煮醬汁 | 
| 首次變化,出現綠色的渣,濾掉(主要為菌毛) | 
| 二次變化,出現醬汁顏色般的渣,濾掉留著,明年入甕 | 
| 三次變化,結晶(水分已近無) | 
| 三次變化,結晶(水分已近無) | 
| 三次變化,結晶(已無水分) | 
| 煮好醬油的沾碗情況(仍有許多渣,所以後來又四濾...) | 
| 加料調味 黑糖:增加甜度及色澤(可以米麴取代 麥芽糖:增加黏稠度。(可以糯米糕取代) | 
| 再煮至結晶,醬油完成,寶藏取得! | 
| 裝瓶前第四次過濾... | 
 
 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你回覆,我感謝。